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加盟 >  >> 
小麦港有一艘赶不走的“公益船”

时间:2023-08-17 19:42:18    来源:株洲新闻网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姚时美 实习生/杨世鸿

从2021年起,就有环保志愿者持续举报,一艘从事环保志愿工作的船舶及附属工棚,停靠在湘江株洲天元区群丰镇小麦港河段,在水质、行洪安全等方面均存在隐患,被称为赶不走的“公益船”。

也是从这年起,天元区水利局按照水利部关于《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部署,对该艘船舶的附属工棚介入调查,并下文责令限期拆除工棚,至今仍无进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停靠在小麦港水域的“公益船”,旁边是工棚。记者/姚时美 摄

江中有艘“公益船”

2年多来连附属工棚都拆不掉

“过了这么久,工棚还是没有自行拆除,那艘船也不知何时能挪走。”近日,举报该船的环保志愿者如是说。

志愿者所说的“自行拆除”,源于今年7月14日,天元区水利局向株洲市守望湘江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郭鹏飞下达的一份《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

《通知书》指出,当事人在湘江天元区群丰镇小麦港河段停放汽艇且搭建工棚的行为,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相关规定,责令于2023年7月31日之前自行拆除。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直到现在,依附在船体上的工棚仍未拆除,内有4艘汽艇。尽管船舶已锈迹斑斑,仍能隐约看到“海事”字样。

原来是艘“僵尸船”

动力装置被拆

就此,记者来到天元区水利局核实情况。

据工作人员介绍,停放在小麦港的船舶及工棚,都在河道范围内。

据了解,按照水利部关于《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部署,2021年1月开始起,天元区水利局开始对妨碍湘江河道行洪的各类突出问题进行整治。该艘船舶的附属工棚属于河道建筑物,在整治范围内。

工作人员表示,该协会在河道中修建工棚,应当在水利部门办理审批手续,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只有手续齐全,确保没有河道行洪安全隐患,才能建设。

“我们多次和协会负责人沟通,负责人都没有提供任何书面资料,只是口头上说有。”工作人员说。

“现在湘江株洲段所有的三无船只都上了岸,就这艘‘僵尸船’还停在这里。”工作人员说,工棚一直没有拆除,该艘船舶动力装置已被拆,作为趸船使用,也没有撤离河道。

协会负责人回应

不知要做防洪影响评价

对此,株洲市守望湘江环保志愿者协会法人郭鹏飞向记者介绍,该协会已成立10多年,主要巡视湘江株洲段排污口违法排放、电鱼等行为。

2020年10月,市河长办牵头组织对湘江城区段“三无”船舶整治,该协会停靠在建宁大桥水域的趸船及船只被吊装上岸拆解。后经协会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最终将原株洲市地方海事局退役执法船艇拆除动力后,以“零租金”方式,给协会用作靠泊船只。

对于天元区水利局下发的《通知书》,郭鹏飞表示,依附在船舶上的是一个简易水上平台,用于放置汽艇。

“这个平台很轻,这几年经历几次洪水都没有出问题,船舶的四个方向都抛了锚,海事部门也经常来检查,应该没有安全隐患。”郭鹏飞说。

“我在行洪安全方面的知识欠缺,愿意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郭鹏飞补充道。

听听两个部门的说法

天元区水利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长期停靠在小麦港河段的船舶,已改变用途变为水上平台,也存在行洪安全隐患,应做防洪影响评价。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向记者做了具体回复。

回复称,2021年11月,该局以无偿出租方式,将原株洲市地方海事局退役执法船艇“湘株监巡11”提供给株洲市守望湘江环保志愿者协会用于靠泊船只使用。该船适航证书有效期至2024年1月15日。

经现场勘查,该船停泊水域非通航水域,采用艏艉抛锚、系固缆绳方式停泊,且有专人值守。汛期期间,根据水位变化,及时调节锚链、缆绳长度,使船舶靠近河岸,同时做好相关安全防范措施。船舶锚泊期间未发生走锚、断缆险情。

昨日,记者将情况反馈至市河长办。市河长办回复称,将进一步核实,并督促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编辑:子一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