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兰州城投技术性违约一事引发市场轰动,之所以叫技术性违约是因为没能及时兑付利息并非没钱而是受疫情影响城投公司在大额打款渠道关闭之前未能打款至上清所。
这样的借口估计也只能骗骗小孩子,国内又不是只有一家城投公司,疫情也不是第一天出现,问题怎么就出在此前已经有不少负面消息的这家兰州城投公司上呢?但不管怎么样,兰州城投“逾期”后的第二天兑付了利息,遵义的一家城投公司没那么幸运。
遵义城投引爆重磅炸弹,20年后还清债务
(资料图)
遵义道桥建设有限公司是遵义国资委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公司,12月30日公司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公告,涉及银行贷款重组。
城投公司向银行借钱属于典型的城投债,借了钱就得支付本金和利息,可遵义道桥没钱还,于是只能和银行商量,双方一合计就搞出了这么个“惊天”的方案。
具体来说,涉及的贷款债务共计155.94亿元,重组后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降至3%-4.5%,前十年只支付利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贷款利率原本为7%左右,现在降了差不多一半,银行要收回全部本金得过20年,拿到的第一笔本金(15.594亿元)要过10年。
4%的贷款利率,20年还清债务,原本以为只有房贷会这么搞,没想到城投债也能这么还。
这样的方案有多夸张?咱们可以把自己代入其中。假设好友找你借了10万元,说好年底还本并支付7000元利息,借款到期后好友还不出来,和你商量每年的利息降至4000元,本金从10年后开始还,每年还1万元。遇到这样的事情你是否会接受?我想大部分人接受不了,第一时间跑到法院请求强制执行。
城投债一直被当作高息保本投资品
不熟悉城投债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银行为什么愿意借那么多钱给遵义道桥。原因不复杂,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城投债一直被当成高息保本型投资品。
一般来说高息和保本是无法兼容的,但城投债是个例外。别看借钱的是城投公司,法律上属于独立法人,但业内都知道城投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曾经的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各地国资委便成立城投公司代替政府融资并将借来的钱投入城市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的各类补贴,这更让市场形成了一种概念,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务由政府做隐性担保,而在中国最靠谱的就是政府了。既然政府会托底,那么借钱给城投能放一百个心了,不担心城投公司还不出钱。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投资城投债不仅能拿回本金还能获得高额利息回报。
继续暴雷风险很大,恐引发当地系统性金融风险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银行和遵义道桥达成了新还款协议的背后少不了地方政府的出力。
城投公司是地方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借钱的地方银行背后的大股东大概率也是地方国资委,同一个家长谈起事来就容易多了,156亿元的贷款重组方案就此通过。
不过,遵义道桥的负债远不止156亿元,截止2022年6月底该公司有息负债余额高达457.54亿元,其中存在大量信托等非标债务。信托的投资人里除了金融机构外还有很多个人投资者,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则意味着巨额亏损,即使进行债务重组,个人投资者怎么可能接受20年后才能拿回所有本金的方案呢?
我们把视角放得大一些,除了遵义地区的城投公司外全国各地均有类似的投融资平台,那些经济不发达、财政紧张的地方城投公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旦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将会引发诸多问题。比如,储户们在银行的存款可能会受到影响。
并不是每一家银行都有能力接受城投的展期方案。银行借给城投公司的钱是储户的存款,到期后是要还给储户的,收不回贷款还怎么兑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呢?有些小银行金库里的资金本就不多,大客户城投还不出钱容易引发兑付危机,情况严重下会影响地区金融系统的稳定。
更加重要的是当城投高息保本的投资信仰被打破后没人再敢继续购买暴雷地区的城投债了,“借新还旧”的模式被打破,这将导致批量违约,后果难以想象。
清理城投债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别再冲动投资
2021年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发生流动性危机,烂尾楼频现,影响很大且直至目前仍未处理完毕。有人说城投公司出问题将比开发商更加恐怖,这种观点并非危言耸听,2023年将有2万亿元城投债到期,能否顺利还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与金融系统的稳定。
好消息是这几年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城投债,最常见的方式为债务置换,即将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替换一部分城投公司的银行贷款。这么做不仅能够降低贷款利率、减少利息支出(7%以上降到4%)还能延长还款期限,降低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城投公司不能再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打着政府的名义融资。城市建设需要资金,可以借助其它方式筹钱,比如PPP模式。当然,转型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不去尝试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很多资金并不是通过银行进入城投公司的,比如信托资金。城投公司找信托借钱,信托发行理财产品向投资者融资后再借给城投,这么做一来将风险承受范围扩大至了个人投资者,二来给城投提供了额外的借钱通道、鼓励负债。
从源头上控制城投借债渠道有利于降低负债规模。
第三,对做出过度负债决策的官员终身追责。不少地方的官员为追求政绩(GDP)疯狂上马投资项目,利用城投举债为自己的前途铺路导致资源浪费及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要对这样的地方政府负责人采取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而不是拍拍屁股走人,这样才能遏制地方官员的负债投资冲动。
欠债的时候往往过得很舒服,还债的时候却很痛苦,更不要说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了。城投债就像是一把悬在各地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花大力气拆除这把利剑终究会有掉下来劈到人的一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