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当前速讯:《重走天山路》:在天山古道中寻访丝路遗韵

时间:2023-04-01 10:41:15    来源:齐鲁壹点

文|季东

吐鲁番位于新疆中东部,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被誉为“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重镇,它的辉煌可以回溯至汉唐。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人类文明发展发挥过重要交通作用的吐鲁番丝路古道,已经湮没于历史尘埃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曾系统考察了东天山吐鲁番古道,他的新书《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一书,便是将实地考察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充分结合,对吐鲁番地区的古城遗址、烽燧遗址、古道分布情况进行了详尽阐述,揭开了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的吐鲁番地区真实的历史面貌,强调了西域十字路口重要的交通作用,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路段灿烂的文化与文明。

《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


(资料图)

巫新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除了新疆,别无他路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地理名著《中国》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因丝绸是亚欧大陆古代东西方贸易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商品,学者们便把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互动发展的所有区域都包括在“丝绸之路”所在的亚欧大陆古代交通的范围内。于是“丝绸之路”名称成为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连接欧洲和北非的古代交通路线的总称。

万里“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在新疆。中国古代各王朝只要是有声有色、影响遍及亚欧大陆的,无不以控制和经营西域为重。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亚欧大陆的古代陆路交通除了新疆别无他路可走。《重走天山路》指出,新疆的唯一性地位是由亚欧大陆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从亚欧大陆地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帕米尔高原以南,分布着喀喇昆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澜沧江—湄公河河谷、热带丛林等天然险阻,完全制约了亚欧大陆古代较大规模的陆路东西方向的人群迁移与商贸物流活动。

从南向北看,整个东亚与其他亚欧大陆地区的沟通只有帕米尔高原通道和昆仑山北缘通道成为亚欧大陆中部南端的唯一大通道。再向北,天山、阿尔泰山这两条东西走向的大山脉自然成为第二、第三大通道。阿尔泰山以北则是酷寒的西伯利亚寒区落叶林与沼泽分布带,完全不适宜亚欧大陆古代人类大规模东西向往来。如此一来,亚欧大陆中部地理区域,只有新疆是唯一能够自东西方向沟通中国与其他文明区域的通道地带。

据考证,“丝绸之路”通过中国新疆的路线一共有三条。串联天山南北各绿洲的有两条道路,另外一条则是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东西方向伸展的道路。凡以上诸条路线,主要是沿天山行进。

实际上,新疆的真正通道就是三座大山,最北边是阿尔泰山,中间是天山,南边是昆仑山。阿尔泰山通道不到1000公里,天山是1500公里到2000公里,昆仑山是2000公里到2500公里,其中最好走的是天山通道。这是因为,天山的植被和天山的北坡正好是个水汽的收集坡,水分的涵养和植被的生长非常好。天山海拔1200米向下是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往上到3200米的海拔空间位置是天山的雪岭云杉的分布带和林间草甸分布带,再向上则为间或融化的冻土地带,都是优良的便于不同季节利用的优良游牧草场。天山山脉延伸方向东西向隔不了二三十公里,就有一条林间溪流从山谷下来,2500公里水草不断。

古代的人类大规模移动,除了地势平坦之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水草。天山的北坡和南坡沿着峡谷下来的绿洲就提供了这种可能,所以说“丝绸之路”通过西域的干线通道是天山。

两千多年间,这里熙熙攘攘。来往于这一地区的古代人物,有张骞、甘英、法显、惠生、玄奘、慧超、马尼亚赫、蔡马库斯、耶律楚材、长春真人、常德、柏郎嘉宾、罗伯鲁、马可·波罗等。除此之外,人数最多的还是那些为寻找理想家园而千里迁徙的族群和不畏艰险逐利往来的商人,以及那些为了信念而万里奔波的传道者。当然,还有大量的使者、工匠、士兵也曾来往于这一地区。

汉唐古道,西风瘦马

重走天山路,最重要的就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

从敦煌出发进入西域中道,无论经过楼兰地区还是经过哈密地区,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吐鲁番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它东邻哈密盆地,东南接敦煌地区;西达伊犁河流域,西南连通焉耆盆地;北越天山沟通天山以北地区。其贯通天山南北的山间孔道,自古便是连接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两大盆地和昆仑山、阿尔泰山两大山系的重要通道。

吐鲁番的一切历史文化成就,都源于它作为“丝绸之路”门户重镇的地位,都与吐鲁番沟通天山南北、大漠东西的各条古代交通路线,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以往,吐鲁番的丝路古道成就了车师、高昌、回鹘等辉煌的古代经济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高昌古城一瞥

按照巫新华的研究,古代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唐北庭都护府)之间的天山深处,实际上有六条鲜为人知的汉唐古道。这六条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他地道(车师古道)、乌骨道、萨捍道、移摩道、花谷道、突波道。它们被通称为“东天山系列古道”或“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这些古道不管现在的境遇如何,都曾在“丝绸之路”的使用和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曾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漠视的贡献。

时至今日,吐鲁番地区仍然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城堡、居住遗址和烽燧戍堡遗址,而这些正是确定古代交通路线的主要坐标点。以此为抓手,巫新华曾于1995年至1996年较为系统地考察过吐鲁番以及相关区域的古城、烽燧、戍堡、驿站等古代遗址、遗迹,并用车行、徒步、骑马、骑驴等方式逐一考察了吐鲁番地区沟通外部地方几乎所有的在地理方面可能成为交通通道的山谷、达坂、沙漠、戈壁。相关考察与研究成果整理后于1999年10月以《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为名出版。

这本关于吐鲁番古道的书出版之后,除了得到学界同行的认可之外,还有一个意外收获。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新疆探险界许多徒步探险爱好者以巫新华的研究成果为重要参考,多次开展天山吐鲁番古道探险探路和穿越探险,进一步落实了吐鲁番天山古道的实际走向与路线。新疆内外许多徒步、探险爱好者不断联系巫新华,讨论考察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天山古道、沙海古道考察路线,山野荒漠考察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等。随之,这些户外爱好者又各自沿着书中所述古道,徒步探查并不断有新的体会反馈交流,进一步丰满充实吐鲁番周边古道实际探察人文、自然收获。一时间,巫新华的这本书成了圈内炙手可热的“宝典”。

按图索骥,重回丝路

2009年5月,鄯善县“雪狐户外hero622”组队成功打通突波道。至此,六条古道已经被新疆驴友全部探明。其中的车师古道,更是成为新疆驴友必走的经典徒步线路之一,近年来,乌骨道也被越来越多的驴友所熟知和喜爱。

驴友们还分享了东天山系列古道徒步历程和难度级别:车师古道:吐鲁番五星牧场—吉木萨尔县泉子街水文站,徒步距离约42公里,难度5级。乌骨道:吐鲁番胜金乡恰勒坎村—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徒步距离约50公里,难度6级。萨捍道:吐鲁番胜金乡硝尔托喀依—奇台县半截沟维吾尔湾、徒步距离约70公里,难度6.5级。移摩道:木垒县查干布特河西沟—鄯善县连木沁镇坎托开,徒步距离约36公里,难度4级。花谷道:木垒县查干布特河冬公沟—鄯善县坎尔其水库,徒步距离约80公里,难度7级。突波道:木垒县白杨河乡—鄯善县七克台镇,徒步距离约30公里,难度4级。

天山山路(摄影|巫新华)

2013年年初,巫新华着手把这些年来自己关于吐鲁番乃至新疆古代交通、人文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集中起来,对《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进行增补修订。该书完稿之际,新疆户外探险者提供的多年来探查吐鲁番天山古道的照片和记行文稿被巫新华附录于书中,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便是《重走天山路》一书的由来。

《重走天山路》的主体像是一部工具书,有兴趣的人可以拿着它按图索骥,重走一下天山路。附录里的探访记行,则通过驴友们身临其境的描述,让远方的读者感受到了“古道西风瘦马”的魅力。探险达人们虽不是专业的考古研究人员,却一次次置身于丝路古道,身体力行传递沟通古今的切身之感,去了解东西方文明交流十字路口那些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遗产,这本身就足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如巫新华所言:“在新疆地区考古,拼的不是身体而是毅力。它的沙漠是干旱的极限,它的高山是一种高原的极限,只要进入这两种极限,必然会有风险,因为这样的区域一般都是无人区。个人去做工作的话,交通、通讯、后勤条件的保障程度很低,所以他们的探索精神,才会让我特别感动。”

关于重走天山路的现实意义,巫新华在书中提到,而今,在旅游日益成为各地支柱性产业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蕴含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且形式富于变化的吐鲁番丝路古道应该也能够发挥出相应的经济文化效应。由此看来,用探险考察的方法从厚重的历史尘埃中重新发掘出这些失落的丝路古道,向今日世界展示吐鲁番丝路古道昨日的辉煌,可以给吐鲁番文旅带来新的良机。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