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与马娘正史无关,是作者基于现实历史和马娘世界观下进行的二创,如有错误,恕不改正。
雁门之围在隋唐之交是一件极其引人注目的事件,中原的皇帝,圣人可汗之子杨广在面对突厥十万大军时,这位曾灭陈三征高句丽的君主恐惧至极,抱着自己的儿子扬杲痛哭流涕。
后世的史学家们常常将这件事作为笑料谈论,嘲讽着亡国之君的胆怯和暗弱,但是少有人注意到,突厥人所崇拜的神灵马娘拜耶尔土耳其在此事中的重要作用。她在突厥的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突厥文字破解甚少,史学家们往往很少了解到女神和人间的沟通。
【资料图】
皇帝下令护君,天下群雄宾至雁门,东夏的英雄在沟通全国的驰道上飞驰,乱世的烽烟在皇帝惊惶的注视下点燃,征召着绝世的君王和绝世的统帅们。他们将在未来的二十年成为历史的主演,而现在他们正风尘仆仆,在未散尽的硝烟中身影隐约。
二八年纪的太原公子正提刀厮杀在突厥军中,他身侧六位马娘皆身着重甲,犁动着整个战场。他所策谋的旌旗大鼓,疑兵护君之计被采纳,最终吓退十万突厥大军。而这也是他惊才绝艳军事才能的首次展现。突厥退兵后,年少的君王见到了战栗的皇帝,堂中绰约身姿的舞女们奏响清越之音,玉体曼妙在轻帷幔纱下舒展跳跃,舞动着衰朽王朝的最后嫣红,压制住整个社稷的苍生哀哀之音。
李世民回忆起一路来白骨宿野,豺狼食人,燕雀衔取尸骨筑巢的惨状,也只能发“宫墙之内,尽是曼妙楚腰;环城之野,满目苍凉白骨。”的感叹。是时,他已了然三征高句之谬,在启程回太原的途中,铿然拔剑,立誓平高句丽。
彼时他还没有吞吐天下的志向,时人称其为太原公子,李渊虽然对他寄予众望,取济世安民之意为其命名为李世民,但最看重的还是叫做李建成的少年。那个所有人都以为理所当然的继承者,此刻正安坐于书房之中,受学于李渊的旧友裴寂。
历史是最精准的钟表,它严格度量时间,铭刻于丹青中的墨迹,斑驳褪色中只有几个名字,才会被钟表指向。李世民这个名字,在大业十一年的雁门关显露,在历史指针的转动中,跃然浮世。
神灵的目光已经注视到君王之上,大业十一年秋,帝星黯淡,众拱星辰远去,太白见秦分,这一诡异的天象在拜耶尔看来,新的皇帝已经降临在了世间。对她想要染指中原的梦想而言,很明显,图谋天下只在旦夕之间。然而在这之前她还需要处理掉新的皇帝。
未来的大唐之主则刚刚抵达太原城,便和自己心爱的女孩,未来唐帝国的皇后长孙氏共话闺间情语。在摇转的诸天星辰注视下,少年即将在两年后燃起战火,点燃乱世而又亲手终结乱世。他因心中怀念拯救而奋武,而当他驻足时,脚下早已尸骨累累,亲友众畔。
隋大业十一年冬,关中大饥,千里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