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 
北京8家法院挂牌环境资源法庭,推行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

时间:2023-08-16 19:21:46    来源:腾讯网

本报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


(资料图)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北京市8家中基层法院于8月14日成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至此,北京法院三级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全部挂牌成立,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安凤德在北京高院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北京生态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北京法院环境资源案件数量相对平稳,未呈明显上升趋势,整体保持平稳可控。

据了解,2019年12月31日,北京高院在民事审判一庭加挂了“环境资源审判庭”的牌子,并持续谋划和推动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建立工作。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北京法院每年收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约900件,其中,刑事和行政案件约150件,民事案件将近600件。近年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增长态势明显,截至目前,北京法院已累计受理环境公益诉讼共计92件,其中,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5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6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1件。

“案发区域集中在河湖库区、远郊山区和山川接壤区等野生动物、林木集中区域。涉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的数量较少,且刑事案件占比较低。”安凤德表示,民事案件则以因噪声污染、建筑垃圾堆放引发的侵权纠纷等为主

安凤德坦言,当前环保法规大多针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针对个人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较少,客观上导致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法律依据不足。同时,涉及碳汇交易、节能减排等气候变化类案件以及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类型案件,因其技术性高、专业性强,审理难度较大,多需借助生态环境司法鉴定解决专业问题。

8月14日上午,北京四中院结合跨行政区划的功能定位,挂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7家基层法院挂牌环境资源法庭,北京市法院建立起完善的三级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据安凤德介绍,门头沟法院、房山法院、通州法院、平谷法院、怀柔法院、密云法院、延庆法院等7家人民法庭加挂环境资源法庭牌子,着力为生态涵养区、西山—永定河、大运河、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等重点区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据了解,此次挂牌之前,北京法院已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的归口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州法院、密云法院、延庆法院进一步探索,建立了包含执行程序在内的“四合一”的归口审执模式,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日益织密。

同时,北京法院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推动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将北京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重大环境资源保护一审民事案件集中至北京四中院管辖,并在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后,由该院跨省级行政区划管辖天津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案件上诉案件。据了解,下一步,北京法院将进一步推动在基层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制度。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法院不断探索创新裁判和执行方式。一方面,积极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技改抵扣”“认购碳汇”等替代性责任承担方式,采取“建造草坪绿地”“植树建环境保护公益林”“城市公共场所建公益充电桩”等方式,促进区域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恢复和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异地修复、替代修复、代履行、第三方监督、执行回访等执行方式,确保判决执行到位。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宋毅介绍,后续将围绕四个重点打造环境资源审判的北京模式。一是服务京津冀区域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围绕北京市的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绿地认建认养”“违建别墅拆除”、打击文物犯罪等各类别专项活动。三是把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高品质需求权益保护,助力解决噪声、辐射等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热点、堵点问题。四是围绕环资审判规则的创设,打造具有北京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环境资源审判北京模式。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